这两条规律在汽车世界上演,剧情在今年推进到了一个高潮。先是几个月前辅助驾驶致死事故,接下来是某新车发布会上的乘用车与卡车碰撞宣传,前者带来现实的冲击,后者带来魔幻的感受,让汽车行业的关注者——尤其是汽车媒体人——不受控地怀念起过去。
就像标题说的,传统燃油车根本不可以让我们这样招魂。当下这一波对它们的美化是完全不切实际的。然而这绝非汽车媒体愚蠢,反而是汽车媒体的哀歌,因为我们就活在汽车行业里,而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都如此封闭,没有优胜劣汰、没有新陈代谢,我们只可以接触到这些传统厂商,我们一切理论基础都只能基于这些传统厂商——
汽车媒体希望行业可以变得更好,却因为这个行业的封闭,掉进了美化传统燃油车的陷阱。
首先说说传统燃油车的「车规级」标准和耐久测试。这与其说是一种品质,倒不如说是一个传说,人人听过且听得太多以至于当真了,可事实却禁不起一点推敲。
欧美著名豪华品牌的汽车故障率之高,我们都心知肚明,不论头部品牌还是腰部品牌,都难免今天这里失灵、明天那里异响;明知道存在抖动问题,明知道短期内毫无处理方法,却仍被大范围使用并推广的三缸发动机;头部某国车企,断轴、烧机油等争议曾以年为单位长期存在;技术迭代缓慢但有着「皮实耐用」神话的某国品牌,某田气囊丑闻中,保命的安全配置却是直接伤害驾乘者的元凶,某发造假丑闻中多个该国品牌位列其中、且再次涉及到安全测试造假。
所有这些长期存在的故障、顶着缺陷推广的技术、明知有问题的掩盖、每每上秤就露馅的丑闻,背后都藏着三个字是「车规级」。
事实上当我们认真追溯「车规级」这个定义,其实它是在2015/2016年前后才开始在汽车行业里被大范围普及的。没错,就是特斯拉爆火、本土新势力萌芽的那两年,那时智能手机和Pad也早已实现全民普及。另一方面,人们在传统燃油车上看到的却是拙劣的车载导航、娱乐系统、中控大屏。
「车规级」这个定义这才开始大行其道。那些人不承认产品有问题,反而美化说之所以使用体验不佳,是因为汽车工业要求这些功能、配置一定要满足更高水平的标准,必须有更长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并且能经受更严酷的使用环境。
利用概念掩盖问题,这是营销。「车规级」何尝不是一场营销。把坏的说成好的,把落后的说成可靠的。个人而言,我不觉得这比今天新势力的营销更有底线。
与「车规级」相生相伴的另一个传说是传统燃油车的技术验证。同样,经过年复一年的宣传,已经给我们打上了思想钢印,让我们认定了汽车的技术验证就是工业领域顶尖水平。
这种认知的禁不起推敲,在上文中各国汽车争议与丑闻的举例中已经有所提及。这里再举一个例子,针对辅助驾驶技术的。多年前,某传统厂商,在一场小型发布会上演示自动刹车技术,失败,当场撞倒了活动主持人。
在技术验证的基础上再延伸思考一下,自动刹车这样一个与安全重相关的技术,以线下发布会都会翻车的成熟度,仍被广泛宣传。这又意味着什么?
之所以写这些,绝不是要为如今新势力时代的种种弊端翻案。事实上,如果真的非要说比较传统燃油车与如今智能新能源的品质、技术验证和营销媒体环境,就个人而言,我同样认为当下比不上曾经。
尤其是营销媒体环境,过去毕竟还只是敢忤逆厂商就不投放,现在则是敢忤逆厂商都可能封号。然而就技术与产品而言,当下的种种问题和退步,却不能用谁更好谁更坏这样单一的标准来判断。
以传统燃油车的优势如可靠性与耐久度来评判,汽车作为工业项目的门槛就是摆在这里,成熟企业相比初创公司的优势是顺理成章的。
正因如此,该因素在每一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其实已经被考量与判断过,比亚迪近两年突然崛起正因如此,它们是智能化水平、新能源技术可靠性、汽车工业底蕴综合成熟度最高的。
并且成熟企业超出初创公司的那部分可靠性与耐久度,对用户的影响有多大,这又是未经验证的。简单来说就是,谁也不能断言说新势力产品一定开几年就报废,更不敢说新势力产品的报废期一定短到没有办法接受的程度,绝对严谨的话,甚至不能断定说新势力产品的报废期限一定比传统燃油车更短。
更不容忽略的是,新势力仍有巨大的成长与想象空间。消费者能确定至少头部的几家新势力会跟着时间的推进而加倍成熟,它们工业上的短板会被逐渐抹平。
而传统燃油车呢,它们的问题与其说是某项技术的落后,不如说是企业形态的静止。
传统车企有一定的问题,任何人都知道,但不论金融服务费这样的服务问题、4S店坑人这样的模式问题、与科学技术进步隔绝这样的技术问题、还是造假和产品隐患这样的行业性问题,它们就是无法改正,反而任由其一再上演。
我们回过头看,汽车巨头们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频繁现身CES这样的科技展会,并且是展会上的焦点、也是众多科技公司正向合作的对象了,巨头们也总是在展会上说足「我们将从汽车公司转型为科技公司」这样的漂亮话,结果却是十多年下来,连中控触屏、车载导航都弄不明白。
这样的公司,无论如何也不值得为其招魂,这一些企业更远不是我们回忆中以为的样子。
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就是,如果它们真的那么好,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就被抛弃呢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